來看看大連鍍鋅行業的發展曆程吧
發布日期:2016-11-25 00:00 來源:https://www.ubpyz.com 點擊:
來看看大連鍍鋅行業(ye) 的發展曆程吧
20世紀60年代初期天津、武漢、廣州相繼出現氰化鍍鋅也是使用這一類光亮劑。由於(yu) NaCN劇毒,氰化鍍鋅是一個(ge) 重汙染工藝,為(wei) 了保護環境、控製汙染,國際上在60年代初開始了無氰電鍍工藝攻關(guan) ,伴之而來的添加劑zhuanli陸續有報道。我國直到60年代末才開始掀起轟轟烈烈的無氰電鍍,比國外約晚l0年。由於(yu) 鍍鋅量大麵廣,那時每年消耗NaCN約8000t,占氰化鈉全國用量的1/3,所以無氰電鍍的重點是研究並推廣應用無氰鍍鋅工藝。
20世紀60年代末期我國開發研究的無氰鍍鋅工藝主要是氯化物鍍鋅工藝(國外稱酸性鍍鋅,因為(wei) 鍍液的pH=5.0±0.5,屬酸性)。氯化物鍍鋅工藝分早期的銨鹽鍍鋅工藝和以後發展起來的氯化鉀工藝;另一大類是堿性無氰鍍鋅工藝,本書(shu) 一律稱鋅酸鹽鍍鋅工藝。20世紀60年代末以上海為(wei) 中心的無氰鍍鋅工藝的研究與(yu) 應用主要是氯化物鍍鋅工藝。1969年10月,上海長城電鍍廠在國內(nei) 率先投產(chan) 了lXl04L氯化銨鍍鋅溶液,使用的光亮劑是明膠和硫脲,鍍層有一定的脆性。上海儀(yi) 表電鍍廠用聚乙二醇和硫脲作為(wei) 光亮劑,脆性比用明膠要小。以後,上海長城電鍍廠等使用平平加和洋茉莉醛,因洋茉莉醛價(jia) 格昂貴,所以不能大規模地推廣使用。1973年,上海輕工業(ye) 研究所和大慶電鍍廠率先使用苯亞(ya) 甲基丙酮代替洋茉莉醛,從(cong) 而使氯化銨鍍鋅工藝技術達到了一個(ge) 新高峰。